“黉”字虽然在构字中有一个“黄”字,但是它不读(huáng),而是读作【hóng】,与“红”同音。
“黉”的字义在古时指的是学校,在“黉”字的组词中,例如:黉序,黉门,黉宫,黉校,黉舍,黉学,均为学校之意。
在“黉序”一词中,“序”字也是学校的意思。《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所以,“校”、“序”、“庠”在古时都是学校的名称。孟子还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这是孟子在主张政府要倾力建设学校,办好教育,反复用孝悌的道理教化百姓。
“黉门”一词的含义:
黉门,本义是学宫之门,也就是学校的大门,后代就用来借指学校。
黉门监生,是指明清时国子监的生员,一般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府担任官职,也有的是恩荫或捐纳而得的。
黉门一词在明清小说中比较多见:
1、《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必须得个子弟,在黉门出入,方能结交斯文士夫,不受人的欺侮。”2、《镜花缘》第二七回:“况令郎身入黉门,虽以舌耕为业,若 九公 刻了此方,焉知令郎不联捷直上?”3、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到了姓赵的爷爷手里,居然请了先生,教他儿子攻书,到他孙子,忽然得中一名黉门秀士。乡里人眼浅,看见中了秀才,竟是非同小可,合庄的人,都把他推戴起来,姓方的便渐渐的不敌了。4、《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里中那些富家儿郎,一来为他是黉门的贵公子,二来道他经解之才,早晚飞黄腾达,无不争先奉承。”5、《红楼梦》第十三回:“ 贾蓉不过是黉门监生,灵幡上写时不好看。”
“黉”字的相关典籍:农事既毕,乃令弟子群居,还就黉学。——《后汉书·仇览传》仇览是东汉陈留郡考城(今河南省兰考县)人,又名仇香,字季智。他曾经在蒲地做亭长。他主政期间,重视农业生产,奖励农耕。
《后汉书》记载:“农事既毕,乃令弟子群居,还就黉学”。是说,农闲时,仇览把年轻人召集到一起,每日读书习字。后来仇览入太学,也就是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被同时代的学者郭泰、符融等所推崇。学业结束后,仇览回归乡里,州郡请他为官,他却称病推辞,在家闲居。仇览非常看重礼法,并严格要求自己。妻子儿女有过失,他就脱帽自责。妻子儿子在院中道歉,等到仇览戴上帽子,才敢走进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