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誕生於1977年,由日本福岡市博多區的菓子(甜點)製造商「石村萬盛堂(日語:石村萬盛堂)」所發起。早於1905年創業的「石村萬盛堂」,以一種由蛋黃做的日本傳統甜點「雞卵素麵」起家。由於每次做雞卵素麵時都剩下大量蛋白,石村先生靈機一觸,遂引入國外的棉花糖生產技術製成軟心棉花糖「鶴乃子」,成為當時福岡的潮流甜點。1977年,第三代傳人石村僐悟接棒,為再度刺激銷售,他便想到以「3月14日,是情人節後向愛人回禮的日子」來推銷雪白的鶴乃子,以鼓吹收到心意的一方應該要回禮給對方,作為促銷糖果的手段,節日最早稱為「糖果贈送日」(日語:キャンデーを贈る日)。自1980年起,因為糖果所使用的砂糖是白色,所以改稱為「白色情人節」。
不久後,巧克力製造商發現他們也可以在這個節日中獲利,因此也開始促銷白色的巧克力。現在,在這一天要回禮時,除了糖果與白巧克力之外,還包括其他各種禮品。
根據日本全國飴菓子工業協同組合的解說,「白色情人節」定在3月14日的原因是由於公元3世紀時,羅馬帝國皇帝克勞狄二世因為外敵入侵和軍閥割據,宣佈廢棄所有婚約,下令全帝國境內的男子都要從軍。一名叫華倫泰(Sanctus Valentinus)的神父沒有遵照這個旨意,而繼續為相戀的男女舉行婚禮。事情被告發後,剛幫一對戀人証完婚的華倫泰神父被逮捕,戀人們逃過一劫,公元270年2月14日華倫泰被處決。而在一個月後的3月14日,這對獲救的戀人宣誓,他們的戀情將至死不渝,為紀念這天於是另定為白色情人節。華倫泰被處死雖然確實是情人節起源的傳說,但一個月後的3月14日宣誓則完全沒有歷史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