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板歌(五句板):基本介紹,藝術特色,竹板打法,製作工具材料:,發展歷程,主要特點

竹板歌(五句板):基本介紹,藝術特色,竹板打法,製作工具材料:,發展歷程,主要特點

竹板歌

五句板一般指本詞條

竹板歌是廣東省頗受歡迎的口頭文學。這種歌過去經常由遊方歌人(俗稱“乞食”)演唱,所以民眾也管它叫“乞食歌”。竹板歌是粵東地區具有獨特風格的說唱藝術,它的特點是通俗易懂、形象生動。唱腔比較固定簡單,表演樸實,歷來為民眾喜聞樂見。

基本介紹

中文名:竹板歌外文名:Bamboo song類型:客家山歌的一種別名:乞食歌,五句板地區:粵東前身:贛南曲藝“古文”

基本介紹,藝術特色,竹板打法,製作工具材料:,發展歷程,主要特點,主要形式,表演形式,主要評價,

基本介紹“竹板歌”因說唱者以竹板擊節伴奏而得名,又名“五句板”,有典籍記載,屬於客家民間曲藝。“竹板歌”前身為贛南曲藝“古文”,於清中葉傳入嘉應地區後,逐漸流行於全梅州,以興寧最盛,五華次之,梅縣區、梅江區、大埔、豐順等又次之,是粵東客家地區具有獨特風格的說唱藝術。它的格式,就是每條歌曲有五句歌詞為一個段落,每句基本由七字組成,它具有演唱形式活潑多樣,內容廣泛等優點。其中《山嫂辦宴》在1998、2003年分別獲全國第七屆“群星獎”優秀獎、廣東省首屆民間歌會金獎。竹板藝術特色由於“五句板”每首歌由五句歌詞組成。竹板歌的演唱者,手執四塊竹板,有節奏地連迭打擊竹板,以作前奏(每首歌后有間奏),旨在引起人們的注意,聚集聽眾。它有悠久的歷史,四十上下年紀的人,一般都能唱上幾著。竹板歌歌詞純清新、通俗易懂、妙語雙關、形象生動,並有一定調式。唱起來朗朗上口,音韻悠揚,聲情並茂,優美動聽。竹板歌表演形式靈活,可獨唱(夾帶道白,如同說唱)、說唱。宣傳國家的時事政策、法令,歌頌好人好事。演唱形式又發展為群唱、聯唱,並配以民樂伴奏,效果甚佳,因面成為一種最受歡迎的宣傳演唱形式。 製作工具材料竹板歌竹板以楠竹或毛竹、水竹片製作,長約六寸,寬約一寸半,為使其音清脆,多以桐油煮浸。四片竹板中的第一到第三片為握得較穩不易滑落而在兩邊中間邊緣上加制少量鋸齒,一般上一邊為四齒、另一邊為五齒,意謂“五湖四海”;第四片竹板則一邊平直無齒,另一邊則全長削成鋸齒狀,謂之“鋸板”。竹板歌以敘事見長,有短、中、長篇之分。竹板歌說唱,包括唱詞、曲調、表演道具、表演形式四個方面。唱詞每首為五句,每句七個字,一、二、四、五句押韻,習慣運用尾駁尾合韻,多用於演唱故事傳本。有其獨特的曲調,並在流傳中逐步形成平板、哭板、歡板、拖板、吊板等基本唱腔,或快或慢或高或低,全由說唱藝人靈活運用。表演道具是四塊竹板(每塊竹板約寬1寸長6寸,其中有一塊竹板一邊緣呈鋸狀),表演者敲擊竹板作為伴奏節拍。隨著時間的發展,表演形式由單人表演,發展至雙人甚至多人表演,由獨唱發展至對唱、小組唱、表演唱、彈唱等形式。竹板歌內容題材豐富繁多,有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生活歌、故事歌等等,語言通俗易懂,民眾易於接受。竹板打法竹板的基本打法,包括“夾板”、“搖板”、“七星板”和“平板”。演奏竹板時,竹板用手掌挾持,以虎口為支力點,拇指根骨卡板內緣,食指和中指第一、二節卜板外緣,握中段,用手勁伸震,使兩板緊密碰擊而發出樂音,是為“夾板”,若左右手各持一對竹板,則稱為“雙夾板”;相同地,竹板用手掌挾持但虎口向上,握中段手用暗勁晃震,使兩板搖動兩端緊密碰擊而發出樂音,是為“搖板”,左右手若各持一對竹板同時搖晃,則稱為“雙搖板”;右手執鋸板與另一片竹板的頂端,兩片竹板的光滑面相對,鋸板夾在拇指與食指之間,另一片竹板則以另三根手指固定,手腕用暗勁晃震,使兩板下端三分之一處緊密碰擊而發出樂音,是為“七星板”;一般常用的竹板打法是左手用“夾板”,右手用“七星板”,左右手剛好形成重輕拍的組合,靈巧多變,可為大多數的歌曲伴奏;最後一種打法稱為“平板”,左手以“夾板”的方式用手掌垂直挾持著正反反三片竹板,右手則拿著鋸板的一端,按一定節奏敲擊三片竹板的頂端,或以鋸齒輕鋸三片竹板的邊沿而發出樂音,是非常傳統的伴奏打法。伴奏分前奏、間奏、尾奏,奏時長短不拘,由歌者即興發揮。竹板歌製作工具材料:竹板以楠竹或毛竹、水竹片製作,長約六寸,寬約一寸半,為使其音清脆,多以桐油煮浸。四片竹板中的第一到第三片為握得較穩不易滑落而在兩邊中間邊緣上加制少量鋸齒,一般上一邊為四齒、另一邊為五齒,意謂“五湖四海”;第四片竹板則一邊平直無齒,另一邊則全長削成鋸齒狀,謂之“鋸板”。發展歷程流行於閩西客家方言區,曲調源於閩西山歌,由山歌演唱敘事性歌詞衍變而成。竹板歌由演唱者手持竹板,邊敲邊唱,內容有抒情、敘事兩種。傳統曲目有長篇故事《趙玉麟》,散篇小段有《十二月長工》、《十二月懷胎》、 《八月十五看月光》等。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竹板歌成為革命鬥爭的有力武器,曲目有《窮人翻身樂融融》、《打破鐵上杭》 、《軍民聯合歌》等。建國後仍然是閩西人民日常歌唱的重要形式,得到廣泛流傳。竹板歌主要特點竹板歌是流行在賀州市客家人民間的一種歌唱藝術形式,由於歌手在演唱時雙手使用四片竹板自行伴奏而得名。 演奏竹板時,鋸板用手掌挾持,以虎口為支力點,拇指根骨卡板內緣,食指和中指第一、二節卜板外緣,握中段,用手勁伸震,使兩板緊密碰擊而發出樂音,為歌唱伴奏。伴奏分前奏、間奏、尾奏、奏時長短不拘,由歌者即興發揮。孟姜女竹板歌本是過去衣著襤褸的流浪藝人走街串巷賣唱,藉此乞討點錢米苦度歲月的演唱形式,故又名叫化歌。在舊社會,唱竹板歌的乞討藝人地位低下,別人只知其姓,不知其名,民間習慣在其姓氏後加一“滿”字以便稱呼,如朱滿、李滿、廖滿等。藝人唱歌,伴以“沙沙樂、沙沙樂、沙樂沙樂沙沙樂”的竹板樂,所唱歌詞隨編隨唱,靈機應變,可謂“見人說話,見鬼打卦”,總能博得聽者歡心。如歌手入市場豬肉行行乞,即隨口唱道:竹板打來鬧洋洋,一腳踏進豬肉行,今日老闆系大方,奔理(給了)豬尾奔(給)豬腸。高文舉在市場行乞的藝人,若得到主人打發的一些錢米,便會以歌感謝:竹板打來鬧吱吱,今日來到某某市,謝儀(你)奔(給)錢又奔米,今年定系好生意。主要形式歌手除在乞討中隨編隨唱外,也有在夜裡固定一處為勞累一天的民眾唱《梁山伯與祝英台》、《孟姜女哭長城》、《趙玉林》、《胡中慶》、《高文舉》等長篇唱本的。圍聽者多為苦力工人和貧窮市民,他們贈給歌手三五文錢或者捐點米和青菜,以求得較長時間的精神享受,這就是竹板歌之所以成為客家人喜愛的民間文學演唱形式的原因。解放後,民間藝人地位大變,他們不再走街串巷行乞,能專心致志地向人民提供精神食糧,在黨的“百花齊放,陳出新”的方針指引下,竹板歌得到了新生和發展,那些文字記載的唱本也得到了挖掘、整理、修改、補充,在群從中健康地流傳,同時,民間藝人還不斷創作出內容健康的唱本,竹板歌因此登上舞台,成為民間文藝演出的一各形式。梁山伯與祝英台就竹板歌的形式而言,大致可分四種。(1)四句落板每句多由七字組成,共四句,一、二、四句韻腳押韻。唱詞的表現手法靈活多樣。如比較流傳的《鯉魚歌》的唱段:唱歌愛(要)唱鯉魚頭,新做大屋白門樓,上廳做起金獅子,

下廳做起鳳凰樓。唱歌愛(要)唱鯉魚牙牙,公婆打架莫去投外家,投到外家殺雞開老酒,育知自害累自家。唱歌愛唱鯉魚眼睛睛,後生唔好罵老人,莫罵老人會吃唔會做,看屋背孫也愛(要)人。(2)五句落板每一唱段五句,每句多以七字,一、二、四、五句押韻。如解放初期流行的《談婚歌》中的唱段:三十談婚盲(不)為遲,冇錢做屋住茅籬,若還早來共產黨,唔(我不)到今正(才)娶妻,阿爸也會做懶哩。四十談婚也相當,翻子冇水下慢秧,若還有水早早插,秧苗好來禾快黃,割到穀子堆滿倉。(3)和尾加襯詞古屋此為解放後歌手們在四句、五句落板的基礎上創新的形式,適合對唱和多人合唱,常用的襯詞有“系囉、冇錯、愛得”等,如《歌唱工農兵學商》的開頭唱段:領:工字寫來兩劃長,合:兩劃長。領:又有一直在中央,合:冇錯,在中央。領:工人階級作了主,合:作了主。領:翻身解放把家當,合:愛得!翻身解放把家當。(4)加白對唱以四句落板,五句落板為基調,中間適當加道白。竹板歌歌詞來自民間藝人的創作,演唱時為使聽從“著迷”,其歌詞具有兩方面的突出特點:(1)形象鮮明。如長達三千多行的唱本《梁山伯與祝英台》在以歌詞塑造藝術形象上就頗下了功夫,使人聽之動情。如英台與山伯同窗求學將別時的唱詞:英台辭別就迴轉,依依不捨淚汪汪,我別山伯針刺肝,山伯別我刀割腸。在相別路上,英台不斷暗示自已是女性,百般打比流露自已對山伯強烈的愛情,憨實的山伯卻老是不醒,英台不禁埋怨嘆息:心中羞醜顏容變,世間冇有柬(這樣)蠢郎,莫非神鬼來阻隔,就來拆散兩鴛鴦。(2)語言通俗生動,風趣幽默,極具民族特色。如《鬧財禮》中唱段:母:讓邊(怎樣)嫁女想發財?亞(阿媽)幾難熬過來,十月懷胎幾辛苦,頭腳腫步難開,黃皮瘦弱氣魄衰,女:亞辛苦涯也知,儀計(你的)功勞不瞞儀,爺娘系(是)想子女好,婚後幸福正可以,竹板歌唔系(不是)望個高時禮。母:養儀涯冇命食湯,冇命就會見閻王,今日帶儀二十幾,結婚豬肉冇得嘗,石壁插禾枉了秧。表演形式竹板歌歌詞往往達數百行或上千行,多根據民間流傳的故事或戲曲劇目改編而成。演唱時,歌者手持四塊長約七寸,寬兩寸,板邊刻成鋸齒形狀的竹板,歌者左手握三塊,右手操一塊,配合演唱或敲或擊或鋸,以造成不同節奏渲染氣氛。竹板歌有四句板和五句板兩種,都是七言句子。歌者在開唱時常加“介就話個”(現在就說),中間也常加進“介支”(這時)、“啊”、“嘟”、“喔”等虛詞襯字;節與節之間,往往用頂真修辭方法,即下節首句承接上節末句,並配以必要的過門。如“開書唱個古賢人,賢人名叫高文舉”(頂真格);“唔唱牢中秀才苦,轉唱本州王姓人。王家員外家豪富,單生一女叫玉珍”(過門)。聽起來自然、貼切,效果也更好。

竹板歌押韻較為嚴格。四句板的押一、二、四句腳韻,五句板的押一、二、四、五句。這類長歌在客家地區流傳不少。趙玉林、高文舉、梁山伯、孟姜女幾個傳奇人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前的很長時間,在客家地區民間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這主要得力於“竹板歌”中幾篇敘事長歌的廣泛傳唱。近些年來,各地政府和文化部門重視採風,蒐集民歌民謠及民間故事。盛世修志,經過文人蒐集整理,如《永定歌謠集成》就收入《高文舉》《趙玉林和梁四珍》等唱詞,較原歌詞更簡潔、精煉,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更方便於口耳相授或書面閱讀,受到各界人士廣泛好評和讚譽。主要評價“2006廣東國際旅遊文化節和泛珠三角旅遊推介大會———廣東省第五屆民眾戲劇曲藝花會”在廣州黃花崗劇院舉行閉幕式暨頒獎晚會。蕉嶺縣文化館演出竹板歌表演唱《二嫂的心事》獲得金獎。為梅州市兩個獲金獎節目之一。據悉,本次花會由廣東省文化廳主辦、省群藝館協辦。參賽的54個節目是從全省158個節目中挑選出來的。竹板歌表演唱《二嫂的心事》在本屆花會上以其強烈的時代氣息、濃郁的客家特色受到了專家觀眾的好評。

相關詞條

竹板歌“竹板歌”因說唱者以竹板擊節伴奏而得名,又名“五句板”,有典籍記載,屬於客家民間曲藝。“竹板歌”前身為贛南曲藝“古文”,於清中葉傳入嘉應地區後,逐漸流行於...

五句落板用客家語演唱的曲種。簡稱五句板,又名竹板歌。流行在廣東梅州、大埔、五華、興寧、紫金、蕉嶺、梅縣區和福建龍巖、汀州、武平一帶。由於曲詞以七言五句為一小節...

客家竹板歌四句板的押一、二、四句腳韻,五句板的押一、二、四、五句。這類長歌在客家地區流傳不少。趙玉林、高文舉、梁山伯、孟姜女幾個傳奇人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前的...

客家藝能文化(五) 閩西客家採茶戲三 山歌戲四 木偶戲第二節 曲藝一 竹板歌(五句板)二 南北詞第三節 舞蹈、歌舞與雜藝第一章 客家文化中的客家藝能...

梅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7 曲藝 竹板歌(梅江五句板) 梅江區文化館 8 傳統戲劇 廣東漢劇 廣東漢劇傳承研究院 9 傳統戲劇 廣東漢劇 大埔縣文化館 10 傳統戲劇 採茶戲 五華縣採茶戲演藝...

梅州客家山歌而五句體山歌(少見)往往是由某些樂句做了變化重複,或重複最後一句,使四句樂段...“山歌快板"是新中國成立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歌種,主要吸收了戲曲的流水板,它將...

熱門詞條

永續經營

doll

憋尿

鎧甲勇士激鬥傳

幻想萬華鏡

鑽床

鄭家榆

口罩

In the air tonight

愛誰誰

電車痴漢

除夕

為愛啟程

編程

麻衣

超連結

賈誼

最終幻想:零式

太陽公主號

魅族MX3

伴唱

美人魚

NH3

AGP顯示卡

甲烷發酵

1991

A罩杯

相关文章

🪶
痘痘挤出来的白色东西是什么
365bet注册送钱

痘痘挤出来的白色东西是什么

09-06 👀 8739
🪶
中国队挺进五人制女足亚洲杯四强
bt365彩票官方app

中国队挺进五人制女足亚洲杯四强

08-12 👀 7135
🪶
揦西意思
365bet注册送钱

揦西意思

08-25 👀 2857